產婦怎樣坐月子調理才算最科學
作者:南陽泓德家政 發布日期:2019-10-15 17:57
產婦怎樣坐月子調理才算最科學
月子調理保養修復一般是指女性在分娩后,身心處于十分虛弱的狀態,從而進行的恢復和保養。主要包括子宮、身材和心理恢復等。
在此階段,不僅要加強營養,多注意休息和陰部衛生,還要堅持適當運動。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不僅要坐小月子,還要坐大月子。有條件一定要坐“雙月子”。什么是“雙月子”呢?就是小月子+大月子,大月子是指產后100天,小月子是指產后1個月。
很久以前,我國古人就已經有了這樣的觀點:“彌月為期”“百日為度”,俗稱“大滿月”、“小滿月”。
南陽眾多中醫家和專業月嫂都認為,作為一名產婦,從身體健康的角度來講,存在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血陰驟虛、元氣耗損、百脈俱虛。
就是說由于分娩時創傷、出血、用力、出汗、孩子離開母體等原因,導致產婦的身體精血突然空虛,元氣大量耗損,全身諸脈虛弱無力。
可以用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說明:就像一個充滿了氣的氣球,突然在一瞬間氣都跑出去了,只剩下癟癟的一個袋子。
南陽專業月嫂告訴你當胎兒在媽媽子宮中生長發育時,孕媽媽就要提供胎兒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此時母體的各個系統都會發生一系列的適應變化。
首先,孕育胎兒的子宮發生巨大改變,子宮肌細胞肥大、增殖、變長,子宮隨著胎兒的生長變得非常巨大。
其次,母體的重要臟腑,也因為胎兒的快速生長而負擔巨大,如心臟負擔增大,肺臟負擔也隨之加重,妊娠期腎臟也略有增大,輸尿管增粗、肌張力減低、蠕動減弱。
其他如腸骨內分泌、皮膚、骨、關節、韌帶等都會發生相應改變。
胎兒娩出,母體的這些器官又會漸漸得到恢復。子宮、會陰、陰道的創口會愈合,子宮縮小,膈肌下降,心臟復原,被拉松弛的皮膚、關節、韌帶會恢復正常。
這些形態、位置和功能能否復原,則取決于產婦在坐月子時的調養保健。
除此之外,產婦在分娩過程中,也會過度用力、出血、出汗等,這些均導致產婦在孩子分娩后的一段時期,身體降到最低點,氣血、筋骨都很虛弱,這時候就很容易受到風寒的侵襲,需要一段時間的調補,因此產后必須通過“坐月子”來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