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見面了!看著陌生卻又那么叫人憐愛的小臉,初為父母的您是不是感覺很激動呢?寶寶像是等待了許久后忽然出現的“禮物”,欣喜之余,也帶來了讓人措手不及的問題!看著面前的小東西,為什么老是蜷縮著身體?,一哭起來就沒個完?皮膚像小老頭還蛻著皮!臉也漸漸變黃了......,這些都是寶寶的生理現象還是出現了異常狀況呢?
為此,馨月匯國際月子中心的高級健康顧問為新爸爸和新媽媽們就新生寶寶的一些常見生理現象和異常狀況進行解析,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出生后28天內的嬰兒叫新生兒,這個時期稱為新生兒期。這是寶寶剛剛降臨到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時期,了解他們特殊的生理狀況,是護理好寶寶的第一步。
1.頭顱變形
順產分娩的新生兒,先露部分的頭頂由于受產道的擠壓會造成局部水腫,形成產瘤,有產瘤的新生兒頭部呈現一個高高的尖頭頂。采用剖腹產娩出的新生兒,頭部沒有受到壓迫,很少會出現產瘤。
由于分娩時產道的擠壓導致新生兒顱骨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淤積而形成血腫。頭顱血腫與產瘤都表現為新生兒的頭部隆起,它們的區別是:產瘤隆起部分界限清楚,不會超過骨縫,血腫的吸收速度較慢,有時長達2個月之久一般情況會自然痊愈,個別情況下有可能發生感染或使新生兒黃疸加重,需要兒科醫生鑒別處理。
2.脫皮
只要寶寶的飲食、睡眠都沒問題就是正常現象。脫皮是因為寶寶皮膚最上層的角質發育不完全,容易脫落,一些過期產兒還會出現脫屑。脫皮的現象在全身各部位都有可能出現,但以四肢、耳后較為明顯,洗澡時應使其自然脫落,給寶寶做撫摸時使用專業按摩產品,不要強行將脫皮撕下。但是若脫皮伴隨紅腫或水皰等癥狀,則需要就診。
3.肢體屈曲
寶寶出生前,由于在子宮內的空間限制,胎兒的動作大多是頭向胸,雙手緊抱于胸前,腿蜷曲,手掌緊握的姿勢,這是肢體長時間蜷縮的緣故,出生后寶寶常有四肢蜷曲,小腿輕度彎曲,兩臂輕度外轉,手掌握拳等現象。父母不必擔心,這些都是暫時現象。
4.生理性體重下降
新生兒出生數日內,因攝入少,水份丟失、胎糞排出,而進食量沒有形成規律等原因造成體重下降,一般不超過10%,7-10天恢復至出生時的體重。如果寶寶在出生10天以后,體重仍然不能恢復正常或下降得太多,應去醫院就診,及早發現問題,給予相應的治療。
5.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大多在出生后2-3天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發黃,第4-6天達高峰,第10-14天消退,主要是胎兒出生后血氧分壓突然升高,紅細胞破壞很快,產生較多膽紅素及肝功能不成熟等新生兒膽紅素的代謝特點所致。
6.愛抓臉
新生寶寶的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手和腳,所以常會出現手腳亂移動,一不小心手就抓到臉的情況,加上寶寶的皮膚非常嬌嫩,如果寶寶的指甲比較長很有可能就會把自己的小臉抓上幾道疤痕。所以要經常及時的給寶寶修剪指甲,寶寶的指甲很細小,需用新生兒專用指甲剪。也可給寶寶戴上手套,但是戴上手套會使寶寶的觸覺得不到很好的發展,所以可偶爾為之。
7.乳腺腫大
孕媽咪懷孕時體內雌激素與催乳素等含量逐漸增多,到分娩前達到最高峰,這些激素的功能在于促進母體的乳腺發育和乳汁分泌。而胎兒在母體內通過胎盤也受到這些激素的影響,因此不論男女,新生兒出生后第3-5天胸部都可發生稍微突起,有些甚至有少許乳汁分泌,俗稱“新生兒乳”,這些都屬于正常現象,一般生后2-3周內消退,切忽用力擠壓,以防感染。
8.愛打嗝
新生寶寶特別喜歡打嗝,常常隔三差五地就會發出打嗝的聲音。打嗝是一中完全所引起。如果寶寶出現了打嗝,適當地喝點奶或溫水會比較好。另外有種手指彈腳底心的民間土方,媽媽也可以嘗試一下。只要寶寶哭出聲音來,就會停止打嗝。
9.女寶寶陰道流血,假白帶
女寶寶在出生后1周內,可能會見到少量陰道流血,陰道分泌白帶樣物質。這是由于妊娠后期母體雌激素全進入胎兒體內,出生后雌激素影響突然中斷,使子宮及陰道上皮組織脫落,形成“假月經”。不過,這種出血量少,幾天后就會消失。
10.驚跳和下巴抖動
由于寶寶的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引起,常在入睡之后,局部的肌肉出現抽動現象,尤其是手指或腳趾會輕輕的顫動,或是受到輕微的刺激,如強光、聲音或震動等,表現出雙手張開,很快又收回,有時還會伴有啼哭的“驚跳”反應。同樣,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完時抑制功能較差,故常有下巴不自主的抖動,家長可不必緊張。
如果發現新寶寶出現體溫異常變化,兩眼凝視,震顫或不斷眨眼,口部反復做咀嚼,吮吸動作,呼吸不均勻,皮膚青紫,面部肌肉抽動等癥狀時,應盡快看醫生。
11.打噴嚏
新生寶寶常打噴嚏并不是感冒的現象,因為寶寶鼻腔血液的運行較旺盛,鼻腔小且短,若有外界的微小物質和棉絮、絨毛或塵埃等,便會刺激鼻粘膜打噴嚏,這也可以認為是寶寶代替手自行清理鼻腔的一種方式。由于寶寶對光線是十分敏感,在他們出生后最初幾天張開眼鏡時,往往都會打噴嚏,這是由于管線刺激鼻子和眼神經的緣故。在突然遇到冷空氣時也會打噴嚏,只要寶寶沒有流鼻涕,心情好,食欲沒有變化,就不是感冒,可繼續觀察。如果寶寶出現皮膚青紫、咳嗽、鼻炎等其他不適時要看醫生。
12.馬牙與螳螂嘴
新生兒牙床上常有一點一點的乳白色顆粒,少則1-2顆,多則數十顆,俗稱“馬牙”。是由于上皮細胞堆積形成,于出生后數周,數月自行消失。新生兒在口腔的兩側頰部各有一個較厚的脂肪隆起,俗稱“螳螂嘴”,它有幫助新生而吸吮的作用。不要用布擦拭或用針挑破,以免損傷黏膜,引起感染。
13.溢奶
新生兒胃呈水平位,胃上面賁門括約肌發育不完善,胃下面幽門括約肌相對發育完善,入口松,出口緊,胃容量也小,所以在出生幾個月內,一些寶寶都會或多或少的發生溢奶情況,并且難以完全避免。
嬰兒嘴角邊有少量溢奶,只要及時用小毛巾或紗布處理清,避免新生兒換氣不當,使奶水嗆入氣管,造成吸入性肺炎等疾病。
14.新生兒粟粒疹
新生兒粟粒疹是由于皮脂腺堆積形成,表現為針尖樣,黃白色的小丘疹,多見于鼻尖,鼻翼面額,下巴等處。患粟粒疹不痛不癢,沒有其他不適癥狀。一般不需要治療,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切不可用手去擠捏。
15.臀部淤青
臀部淤青是新生兒最常見的胎記,屬先天性,蒙古人種(黃種人)尤為多見,所以叫蒙古斑。蒙古斑是出現于皮膚上的色素沉著,目前發生的原因不是很清楚,可能是胚胎發育過程中一些黑素細胞停留在真皮,延遲消失所致。通常是藍灰色不規則且看似瘀傷,主要發成于臀部。在兒童早期5-7歲可自行消退不留痕跡,偶持續于成年期甚至可能擴大。
媽媽們還要知道的是,嬰兒出生后,有一個短暫的、跟養育者建立信任關系的敏感期—“共生期”,時間大約持續6-8周。
“共生期”是指兩個生物體在特殊的情況下相互需要和相互信任的時期。新包包需要感受母親的懷抱,知道這是他新生活開始的安身之處,新媽媽需要將新生寶寶抱在懷中,以補償腹部的突然失落。
如果選擇用:泓德家政月嫂,泓德家政月嫂會幫助新媽媽建立起育兒的信心,媽媽和寶寶也就更加幸福快樂了!
- 下一篇:母乳喂養應注意方面
- 上一篇:多事之秋 小兒秋季腹瀉致死率高